博论 | 吃饭事小 规矩事大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财政部、国管局、中直管理局等三部门日前印发通知,规范中央单位出差人员(以下称出差人员)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。根据通知,自8月1日起,出差人员出差期间按规定领取伙食补助费。除确因工作需要由接待单位按规定安排的一次工作餐外,用餐费用自行解决。出差人员需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用餐的,应当提前告知控制标准,并向伙食提供方交纳伙食费。已经习惯了被地方接待的中央单位同志,对这个规定可能有些不解;已经习惯了接待中央单位来人的地方同志,也感觉很新鲜。
从现在物质条件来看,上级特别是中央机关的同志到基层出差,住宿、吃饭等当然不是什么问题。所以,有同志说,“都是为了工作,没必要这么较真吧?”“现在谁也不缺口饭,谁买单不都是一回事儿吗?”
还真不是一回事。谁买单里有规矩,而且必须要讲。
礼尚往来,是中国习见的传统,没有什么不好,但其中本意也就是“往来”有“礼”而已,正像见了面相互问候,落座时相互谦让,体现的是一种文明待客文化。的确,以现在物质条件,谁也不缺一口饭、谁也不会太在意多开一顿饭。关键是,公事就要公办,既要近乎情更要合乎理,这就是必要的规矩。
其一,中央机关的干部到地方出差是分内工作,除特殊情况,“自带干粮”,不言而喻。其二,公差特点是工作、公事。虽然不能笼统地说“吃了嘴就短,用了心就软”,但会不会掺杂一些工作以外的东西似未可知。其三,如何把握好度也很难。按照国人的习惯,不仅吃完后盘中能不空,还希望吃得丰盛、用得体面。主客之间因招待标准颇费斟酌,弄得很累。其实,很多时候主客都不愿这样,又碍于情面不得不这样。
往深处说,招待大有学问。比如前些年泛滥的检查、评优,往往潜伏着一定程度的廉政风险。事实上,如何接待上级督导、检查、评优组,已成为一种“微妙”学问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,接待的安排水准往往直接决定了检查、评优结果,这也是公开的秘密。因此,也就有了在检查、评优等工作中送贵重物品甚至变相送钱等贿赂现象,这在某些地方、部门甚至成了一种潜规则。
党的十八大以后,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安排和问责力度有了显著强化。检查有所压缩,评优逐步规范,无酒不欢、公款送礼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。但也应该看到,不少地方和单位还是留下了“变通”的尾巴;一旦稍有松动,不良风气就会悄然回潮。
事情无论大小,费用无论多少,都要有规矩、讲规矩。还记得,多年以来反对吃喝风没少发文件,但就是管不住一张嘴。这种状况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根本改观,其中重要的一招就是:把制度落到实处,把板子拍到身上,绝不让制度空转。于是到外面大吃大喝的、超标准接待的,不仅挨了处分还要一律自掏腰包,把花掉的公款补上。
经验告诉我们,规矩面前认真、较真,完全可以纠正积弊、克服顽疾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中央单位出差人员差旅伙食自理,同时按规定在本单位领补贴,这是进一步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体化、规范化的务实之策,也是巩固反“四风”成果的制度安排。这不仅有利于理顺工作关系,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基层单位接待负担过重问题,其更大的意义在于,中央单位作表率一级带一级,真正转变作风,做到领导机关为基层服务。
吃饭事小,规矩事大。多年以来,正是因为开了公款请客吃饭的口子,从小吃小喝到大吃大喝,从口腹之快到奢靡成风,滋生了党风政风诸多问题;也正是因为严查类似工作餐饮酒这个老大难问题,处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,使得党风政风为之一新。小事不管,往往演变成大麻烦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招待有规矩、讲规矩,对进一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,未尝不是“兹事体大”。(米博华)
往
期
回
顾